VIDEO
紀錄片類MATA獎
作品名稱:獵王龍尺武
魯凱族霧台部落獵王龍尺武先生從十多歲就開始學習獵山豬,一生獵過破千頭山豬,被部落裡長老封給獵人最崇高的名字 ( P U R A G A S ),也被授予第六朵百合花。第六朵百合為含苞待放狀,表示他獵補動物的數量之多並樂於分享,那未開的花朵是族人對他的崇敬之意。龍尺武自2 0 0 8 墜谷不治離世後,許多族人們依舊對於他的逝世感到遺憾,龍尺武對於協助部落間的事務不遺餘力,他在狩獵文化不遺餘力的傳承以及山野豐富的知識,也深深的讓部落族人們為此而受益許多。
VIDEO
紀錄片類銀獎
作品名稱:1877吉浦巒
“cepo”為阿美族語,意即「出海口」,它是今日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此地亦稱「吉浦巒」。西元1877年,清朝駐軍與吉浦巒的阿美族爆發衝突,阿美族死傷慘重,青壯年男子幾乎傷亡殆盡,生還的族人遷移至東海岸他處避禍,原本人口稠密的部落因為此事件迅速凋零。這段歷史,史稱「大港口事件」,當地阿美族則稱為“cepo”。
VIDEO
紀錄片類銅獎
作品名稱:始終
《始終》有著開始、結束和一直的意涵在,從開始接觸祭儀題材,到了紀錄vuvu的最後一程。她始於老七佳部落,終於七佳部落。她始終為了部落的傳承、祭儀、徒兒所努力著,她所牽掛心念著。關於最後一場生命儀式和生命祭儀,對於傳承和進行儀式,都是一場考驗。
VIDEO
非紀錄片類銀獎
作品名稱:槍砲、頭顱與骸骨
從日本人類學者森丑之助與鳥居龍藏在部落偷取頭骨的軼事談起,將頭骨作為標本的收集慾望,以及在拍攝原住民的獵首習俗時,野蠻化的影像再現與操作,連結上帝國理蕃征戰下的原住民頭顱特寫。透過山地戰爭期間殺取的頭顱、奪得的頭骨,轉送體質、顱骨測量、檔案化、標本收存的研究供應鍊,重建起當時罹難與犧牲族人的生命遭遇,反思帝國軍警治理與人類學知識之間的聯繫。
VIDEO
非紀錄片類銅獎
作品名稱:卑南小劇場
在台東縣南迴公路三和村路邊高立著一塊「台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的石碑,相傳該處為台灣原住民祖先最早登陸的地點。以小劇場動畫表演卑南族長老口傳故事:其祖先從太平洋漂流至太里鄉海邊,卑南族人稱為「陸發安」。據卑南族始祖的起源說法,分石生系統與生系統兩種。
VIDEO
非紀錄片類佳作
作品名稱:海Sigh
透過不停轉換的視角,從人開始,到海中的生物,用不同的角度,自陸地走進海裡,一覽這片海灣的境況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