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非紀錄片類MATA獎
作品名稱:月戰
月亮,與布農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月亮缺一角時,即是「月缺」,是布農族人準備除草、除蟲的時間。
透過改編大分事件,將「月缺」成為去除日軍的符號。大分事件發生在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對抗不願繳交武器的部落,推行「理蕃政策」。為了反抗這個強硬的政策,從1915年5月17日開始,布農族人與日本警察發生無數爭執,甚至抗爭,直到1921年6月18日,日本當局聲稱想要與反抗的布農族人和解,邀請族人前去會面,卻在會面之後,將布農族托西幼社的23位壯丁處死。
VIDEO
非紀錄片類銀獎
作品名稱:都噬 Tokay
矗立繁榮的市中心外圍,一棟建落在工業區內的老公寓,住著一戶旅北多年的阿美族家庭。
女主角於學校生活中,經常被同學以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歧視,甚至霸凌。女主角從小出生、成長都在北部,對原民文化相當陌生,同時,又要面對同儕的霸凌,於是開始排斥原民文化。
即將畢業的她,因為加分制度加深了與同儕的火花,她開始不屑學習母語,貶低自身文化。文化的流逝,也許並非僅因成長於都市,而是存在著其它原因,使她排斥自身文化,只想除去身上的原住民標籤。
VIDEO
非紀錄片類銅獎
作品名稱:ci Nanay
主角 ci Nanay(潘那來)背負著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群的刻板印象,在求職上遭到不公的對待,他向父親埋怨自己的名字及身份時,才從父親的口中得知,父親曾經面臨過的艱苦年代,以及父親為他取名的意義。在親情的鼓舞下,主角決定正視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用他的智慧,幽默,與陽光般正向的態度,勇敢地面對主流社會對他的誤解和歧視。
VIDEO
紀錄片類MATA獎
作品名稱:向日而行-泰雅族南澳群的故事
相傳泰雅族的發源地位於南投線的瑞岩部落,瑞岩部落的兩塊巨石,至今仍屹立在河床上。
百年前,泰雅族人從瑞岩部落開始逐漸分散,至今在臺灣中北部,幾乎都可以看見泰雅族部落的蹤跡。祖先告誡著族人向日而行,而泰雅族南澳群則聽著祖先的叮嚀來到離海岸最近的地方。
GAGA,一向是泰雅族最重要的文化,小從生活食衣住行,大至部族、家族,深深影響著泰雅族的生活;族人並沒有因為遷徙而遺忘了GAGA,隨著時代演進與文化影響,GAGA卻逐漸式微。
然而,在南澳鄉,卻仍有一群人記得GAGA,並實踐GAGA。年輕的一代延續著過去的傳統,甚而要將傳統建築的美好,重新找尋回來。
VIDEO
紀錄片類銀獎
作品名稱:習巫之路
今年高中畢業的少年何盈暉,有著與眾不同的身份,他是太魯閣族最年輕的巫醫,然而,在他看似活潑開朗的外表下,很難想像其身上的負擔有多麽沉重。
盈暉已在孩童時期跟隨祖母學習並擔任巫醫,在祖母因年邁而無法做巫醫工作時,他將如何重新正視自己的選擇,在了解自己的使命與文化責任後,他又將如何展開他的大學旅程。
本片將作為此階段的紀錄見證,忠實呈現太魯閣族的年輕巫醫如何處理他承巫的選擇與所經歷的事物,並記錄盈暉為符合自己身份所做的努力與心路歷程。
VIDEO
紀錄片類銅獎
作品名稱:Sino nagran mo 低鳴
「蘭嶼」– 一座臺灣的離島,簡單又充滿人情的島嶼,但他也充滿了現在臺灣原住民遇到的各種問題,其中地景正名鮮少人知道與關心,導致名勝景點被政府賦予的名字取代,而導致缺乏當地語言文化的表現,在後續推展時無法展現其人文特性。
本片期望以調查當地居民與耆老的口述做記錄並拍攝成紀錄片,還給蘭嶼真正屬於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