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入最愛
網站導覽
關於MATA
MATA
MATA意象
Imagery
活動目標
Goal
創作理念
Concept
最新消息
News
最新消息
News
活動訊息
Activity
我要報名
Sign up
競賽報名填寫
Competition
巡迴講座申請
Lecture
資料下載
Download
競賽辦法與獎勵
Rules&Rewards
歷屆得獎作品
Works
聯絡我們
Contact
首頁
歷屆得獎作品
Works
歷屆得獎作品
第七屆
非紀錄片類
第八屆
非紀錄片類
紀錄片類
第七屆
非紀錄片類
紀錄片類
第六屆
紀錄片類
非紀錄片類
第五屆
紀錄片類
非紀錄片類
第四屆
紀錄片類
非紀錄片類
第三屆
紀錄片類
非紀錄片類
第二屆
紀錄片類
動態影像類
第一屆
紀錄片
平面攝影類
尋找:
全部
標題
非紀錄片類
MATA獎 - 月戰
得獎同學:
黃孝擎、林杰文、顏怡萱、陳宇心、林丞恩、澎嘉恩、高薪智、張育誠
得獎者學校: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原住民專班
指導老師:
陳長勇
作品簡介:
月亮,與布農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月亮缺一角時,即是「月缺」,是布農族人準備除草、除蟲的時間。 透過改編大分事件,將「月缺」成為去除日軍的符號。大分事件發生在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對抗不願繳交武器的部落,推行「理蕃政策」。為了反抗這個強硬的政策,從1915年5月17日開始,布農族人與日本警察發生無數爭執,甚至抗爭,直到1921年6月18日,日本當局聲稱想要與反抗的布農族人和解,邀請族人前去會面,卻在會面之後,將布農族托西幼社的23位壯丁處死。
銀獎 - 都噬 Tokay
得獎同學:
謝浩偉、章皓哲、陳庭恩、林彥妤、亞威依·哈勇、萬皓芸、張以晴
得獎者學校: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指導老師:
楊鈞凱
作品簡介:
矗立繁榮的市中心外圍,一棟建落在工業區內的老公寓,住著一戶旅北多年的阿美族家庭。 女主角於學校生活中,經常被同學以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歧視,甚至霸凌。女主角從小出生、成長都在北部,對原民文化相當陌生,同時,又要面對同儕的霸凌,於是開始排斥原民文化。 即將畢業的她,因為加分制度加深了與同儕的火花,她開始不屑學習母語,貶低自身文化。文化的流逝,也許並非僅因成長於都市,而是存在著其它原因,使她排斥自身文化,只想除去身上的原住民標籤。
銅獎 - ci Nanay
得獎同學:
張佳珝、葉俊健、林奎楙、江冠穎
得獎者學校: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指導老師:
劉宇陽
作品簡介:
主角 ci Nanay(潘那來)背負著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群的刻板印象,在求職上遭到不公的對待,他向父親埋怨自己的名字及身份時,才從父親的口中得知,父親曾經面臨過的艱苦年代,以及父親為他取名的意義。在親情的鼓舞下,主角決定正視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用他的智慧,幽默,與陽光般正向的態度,勇敢地面對主流社會對他的誤解和歧視。
佳作- laqi na Tayal泰雅的孩子
得獎同學:
陳諦、盧映璇、吳東昇、林泓瑜、鄭儀君、陳虹燁
得獎者學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東海大學進修學士班美術系數位創作組
指導老師:
無
作品簡介:
泰雅族女孩阿妹小時候成長於鄉下的部落家,從小就與父親、奶奶和弟弟生活,在鄉下成長的阿妹家庭經濟並不富裕,在父親生病後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這樣環境下茁壯的阿妹,個性比起同齡的人更加的獨立、負責任。專科畢業後,她來到臺北工作,在一間小酒吧做學徒。 某天突然接到弟弟的通知,父親的病情突然惡化,於是阿妹隔天便回家勸說父親,希望他就醫治療,但父親相當固執,不願意為了就醫而負擔更多醫療費用,勸戒無果,阿妹只能讓父親答應她,讓她白天回來照顧他。 於是,阿妹開始了晚上上班,白天照顧父親的忙碌生活。
佳作- 起承
得獎同學:
林禎祥
得獎者學校: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所
指導老師:
無
作品簡介:
父親與兒子的幽默逗趣的對話,道出原住民學子在都市求學時遇到的問題:自我族群身份的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城鄉差距…
佳作- 小米的文化:禮納里
得獎同學:
黃嬿蓁、陳晏妤、林永婕
得獎者學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指導老師:
邱啟明
作品簡介:
屏東縣瑪家鄉的禮納里部落是個因為八八風災而聚集的村落,小米對禮納里部落的原住民來說不僅是生活糧食,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徵。 神聖的小米需要被更多人認識,原住民的文化也需要大家一起守護,而有一群人正努力的在推廣這樣的行動!
佳作- 原青
得獎同學:
鍾子媛、湯梓鈞、王詠鈞、李映煊、王淑儀、陳彥
得獎者學校: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指導老師:
張道平
作品簡介:
講述一個都市原住民青年,在升學時所遇到的困境,經過同儕的玩笑、媽媽的阻止以及爸爸的無奈,影響他最後做出的決定。他該認同,還是與社會一同漠視?
佳作- 阿美族傳說 射日彩虹
得獎同學:
鄭亦真、陳苡潔、陳衍齊、莊沛渝、陳玉蓮、崔雅筑、施定呈
得獎者學校:
致理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指導老師:
紀俊年
作品簡介:
天神有兩個孩子,他命令哥哥夫拉成為太陽,妹妹姬坦兒成為月亮輪流照亮大地,但夫拉懶惰荒廢工作,生氣的天神令姬坦兒代替他工作,不服氣的夫拉重回天上,兩個太陽讓大地炙熱,而黑夜再無光明。 族人苦不堪言卻毫無良策,這時神箭手阿德格帶著七彩釣竿去征討太陽,中午才上升的夫拉被阿德格用七彩釣竿拉住並放箭射下,受傷的夫拉消耗光與熱,變成月亮,而阿德格的七彩釣竿成為彩虹留在天上。夫拉的作為讓阿美族男性地位一落千丈,阿美族因而成為母系社會。
佳作- 織道 Boung!
得獎同學:
簡涓宇、邱恩、余俊誠、簡可欣、施夢君、溫瑋宣、鄭婕、杜吳瑪可
得獎者學校: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指導老師:
楊鈞凱
作品簡介:
一名太魯閣族少女Yumi,在畢業那年到媽媽的朋友家學習織布, 認識了愛跟她鬥嘴的織布老師家的兒子Isaw。 學習比較慢的Yumi常常織不完一天需要練習的份量,有天早晨,她的布居然自己織好,她知道是Isaw的阿嬤在偷偷幫她織布,可是織布老師卻說:老人家走了,文化也一起被帶走……。